您的位置:首页 >首页栏目 > 调研 >

擦亮微短剧“出海”名片 今日精选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作为当前全球影视行业的风口之一,微短剧已成为新的流量密码。近期有报道称,在日渐成熟的北美市场之外,日本成为我国部分短剧公司的“出海”新选择。日前,我国短剧平台首次进入日本苹果应用商店下载总榜,甚至在畅销榜的排名超过流媒体巨头奈飞。

  随着国内短剧市场逐渐步入红海,已有越来越多国内企业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这片蓝海。国产“爽剧”普遍具有叙事节奏快、情节反转多、情感冲突强等鲜明特色,形成了一系列有效打法,在此基础上,通过培育本土化制作团队、精准定位海外受众需求、凸显人类共同情感诉求等手段进军海外市场,成为我国文化产业“扬帆出海”的新名片。

  微短剧何以在海外受宠?除了其自身暗合了阅读碎片化时代快餐文化的消费需求,讲述了基于普遍人性的“爽”感故事外,近年来我国短视频产业持续发力、日趋成熟,文娱产业相关上下游产业链日渐完善,内容生产和制作能力提升较快,加上我国社交媒体与平台在全球的影响力逐步扩大,也都为微短剧“出海”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  从“平台出海”到如今的“内容出海”,微短剧逐渐在海外市场迎来爆发期。第三方数据平台感应塔(Sensor Tower)今年3月份发布的《2024年短剧出海市场洞察》报告显示,2023年中国头部短剧出海平台合计下载量、净流水分别达2823万次、5671万美元,较2022年实现爆发式增长。有机构预测,海外短剧长期空间有望达到360亿美元,彰显了微短剧“出海”的巨大市场潜力。

  微短剧虽然在海外爆火,但其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。如何克服弊病,让“网红”成长红,值得深思。

  聚焦提升制作质量。受海外观众审美偏好的影响及规避风险的需求,目前火爆“出海”的网络微短剧仍集中在甜宠剧等较为有限的题材,虽然也有部分佳作,但整体上看同质化、简单化乃至低俗化倾向依然严重。制作方应当守好“内容为王”导向,走精品化、本土化路线,认真研究当地的风土人情、历史文化、价值观念等因素,贴近当地用户心理深挖垂类,不断拓宽微短剧的题材领域和表现形式。

  积极拓展盈利模式。与国内微短剧已探索出内容定制、广告植入、电商直播等诸多盈利模式不同,目前海外微短剧平台盈利模式主要依靠单集付费、会员订阅、广告变现等。一些平台还设置了周会员,但因价格偏高遭到部分海外观众诟病。微短剧平台方可以借鉴国内已有成熟经验,结合海外细分市场的实际情况优化付费模式,提升用户在应用程序停留时长,采取多种方式探索差异化广告投放和内容分发模式。

  持续优化制作成本。中文在线日前公布的财报显示,其旗下负责运营的某海外子公司2023年虽然营收同比增长87%,但净利润仅有24.42万元,高投入、低回报的业绩与外界想象的暴富神话相去甚远,凸显了海外微短剧流量投放成本以及制作成本“双高”的问题。据报道,在北美地区拍摄一部50集至100集的短剧,投入成本在8万美元至30万美元左右,是国内的3倍至6倍,而流量投放成本甚至占到总成本的80%至90%。针对此,微短剧“出海”相关方可探索综合运用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革新微短剧生产和传播方式,推动资源跨平台互换及共享,提升爆款命中率和收益率,深挖IP资源变现潜力,在追求品质的同时降本增效。

标签:

热门资讯

图片新闻

精彩新闻